2008年成立的Evernote早在4年前就成为了一家“独角兽”——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。这款轻量级的的云笔记近乎支持所有PC及移动操作系统,在创业的最初4年内就积累了3000万用户。Evernote另一个俘获用户的秘籍就是拥有强大的浏览器插件,可一键将网页内容重新排版并转化成笔记。不同设备之间的同步保证了工作、阅读的无缝衔接。用户在PC端保存后便可在移动端随时查看。无论在投资者和用户心中,Evernote无疑是一款明星产品。
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获得了共计2.7亿美元的融资。但是用投资者的资金发展用户并非长久之计,Evernote必须要找出一条能实现盈利的道路。
和其他免费网络服务一样,Evernote采用了增值服务的方式来从用户那里获得收入。免费版的Evernote对设备数量、月度上传容量、总存储容量等条件都作出了限制,要想突破这些限制,用户需要按月或者按年付费。
探索新的商业模式
但仅仅只有一种创收方式难以实现公司的壮大,更难以维持公司高企的估值,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对Evernote来说势在必行。在这些探索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开设周边商店。这种方式曾收到很多创业公司青睐,比如近期上市的Line就靠售卖周边赚得盆钵满。
Evernote一款普通笔记本售价就高达200元
然而,消费者似乎并不热衷于购买Evernote周边,这是为什么呢?对此,中外媒体给出的答案是“过于昂贵”。Evernote的纸质笔记本售价超过200元,单肩包售价1700元,双肩电脑包更是高达2150元。如此高昂的售价的确能保证Evernote的高收入,在Evernote周边商店发展最好的时候,其贡献的营收比例甚至一度达到了30%。但是在热度过后,Evernote周边商店逐渐冷却,公司终于在今年二月宣布关闭商店,未来将专注于软件开发。
印象笔记推出的“食记”应用不久后也宣布关闭
在软件方面,Evernote也尝试扩大应用程序数量,推出美食记录应用“食记”,并收购了拥有1600万用户的“圈点”应用Skitch。不过这两项应用均在去年关闭。“食记”已经从苹果应用商店下架,Skitch虽然能下载,但早已停止了更新支持。
失败后的无奈
Evernote将免费用户的同步设备减少至2台,并提高了会员价格
在软硬件两方面创新探索失败后,Evernote又回到最初的起点,公司只能剩下最后一片“云笔记”的阵地可以坚守。为了短期内能提高收入,Evernote便只能向免费用户开刀,第一步就是收窄免费用户使用条件:只允许在2台设备之间同步笔记。(注:原本支持5台设备。)若用户有手机、电脑外的其他设备,对不起,请购买会员服务。
而这仅仅是Evernote的“第一刀”。在缩减免费用户功能后,Evernote同时提高了会员价格,普通会员从每年的25美元上调至35美元,高级会员价格从50美元上涨至70美元。此举遭到了多数用户的强烈反感。
创立8年的Evernote正面临艰难抉择,盈利的压力迫使公司不得不提高会员价格,但是提价又导致用户减少,恐造成恶性循环。Evernote本身也许并不想这么做,但在前面的几次探索失败后,公司不得不选择那最初的业务来“开刀”。
然而,云笔记市场早已是百家争鸣的局面。国外有微软OneNote,国内有有道云笔记。这两家笔记的免费功能均比Evernote丰富。
Evernote之前也尝试过切断与竞品之间相互导入的端口以形成垄断,但微软已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完成了对enex文件(注:Evernote特有的笔记文件格式)的破解,无论是Windows还是Mac用户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从Evernote到OneNote的无缝转换。
微软近期推出笔记转换工具势必导致Evernote用户的流失。而这一工具的推出又恰逢Evernote推行提价策略。不得不令人怀疑这是一种特殊的巧合,还是对手有意为之。
去年Evernote经历了最难度过的一年——更换CEO、裁员5%,今年又关闭应用、提高会员价格,此举恐怕更多的是一种无奈。问题是:现在的抉择究竟算不算是饮鸩止渴?
来源:新浪科技
聚焦云计算,扫描二维码,关注HostUCan云计算